在工業生產中,鋼管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材料,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電力、建筑等眾多領域。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對鋼管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離心鑄造鋼管技術憑借其高效成型、質量優良等優勢,成為了鋼管生產領域的重要技術手段。
一、離心鑄造原理概述
離心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注入高速旋轉的鑄型內,使金屬液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充滿鑄型和形成鑄件的技術和方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液體金屬在徑向能很好地充滿鑄型并形成鑄件的自由表面;不用型芯能獲得圓柱形的內孔;有助于液體金屬中氣體和夾雜物的排除;影響金屬的結晶過程,從而改善鑄件的機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根據鑄型旋轉軸線的空間位置,離心鑄造可分為臥式離心鑄造和立式離心鑄造。臥式離心鑄造的模具繞水平軸旋轉,主要用來生產壁厚一致的管類和套類鑄件;立式離心鑄造的模具繞垂直軸旋轉,主要用來生產圓環類、錐環類鑄件,也可生產異形鑄件。
二、離心鑄造鋼管高效成型的關鍵工藝因素
1.鑄型轉速
鑄型轉速是離心鑄造時的重要工藝因素,不同的鑄件、不同的鑄造工藝,鑄件成形時的鑄型轉速也不同。過低的鑄型轉速會使立式離心鑄造時金屬液充型不良,臥式離心鑄造時出現金屬液雨淋現象,也會使鑄件內出現疏松、夾渣、鑄件內表面凹凸不平等缺陷;鑄型轉速太高,鑄件上易出現裂紋、偏析等缺陷,砂型離心鑄件外表面會形成脹箱等缺陷,還會使機器出現大的振動、磨損加劇、功率消耗過大。因此,鑄型轉速的選擇原則應是在保證鑄件質量的前提下,選取zui小的數值。
2.澆注系統
離心鑄造時的澆注系統主要指接受金屬的澆杯和與它相連的澆注槽,有時還包括鑄型內的澆道。設計澆注系統時,需注意澆注長度長、直徑大的鑄件時,澆注系統應使金屬液能較快地均勻鋪在鑄型的內表面上;澆注易氧化金屬液或采用離心砂型時,澆注槽應使金屬液能平衡地充填鑄型,盡可能減少金屬液的飛濺,減少對砂型的沖刷;澆注成形鑄件時,鑄型內的澆道應能使金屬液順利流入型腔;澆注終了后,澆杯和澆注槽內應不留金屬和熔渣,如有殘留金屬和熔渣,也應易于清除。
3.澆注定量
離心鑄件內徑常由澆注金屬液的數量決定,故在離心澆注時,必須控制澆入型內的金屬液數量,以保證內徑大小。近年來,澆注大型鑄件時,采用數字顯示遙控吊車秤進行定量澆注,在澆注包架子上安裝壓力傳感器進行離心澆注自動定量和保溫感應爐電磁泵定量澆注也已在生產中應用。
4.熔渣的利用
為克服厚壁離心鑄件雙向凝固所引起的皮下縮孔缺陷,可在澆注時把造渣劑與金屬液一起澆入型內,熔渣覆蓋在鑄件內表面上,阻止內表面的散熱,創建由外向里的順序凝固條件,消除皮下縮孔。同時,造渣劑還可起精煉金屬液的作用。澆注造渣劑的方法有澆注時在澆注槽中撒粉狀造渣劑,或把熔融的渣滓與金屬液一起澆入型內。
5.金屬液的過濾
有些合金液中有較多難于除去的渣滓,可在澆注系統中放各種過濾網清除渣子,如泡沫陶瓷過濾網、玻璃纖維過濾網等。
6.涂料的使用
離心金屬型用涂料的組成與重力金屬型鑄造相似。澆注細長離心鑄件時,由于清除鑄型工作面上的殘留涂料較為困難,故涂料組成中粘結劑在高溫工作后的殘留強度應盡量低,以便于清除。
7.澆注溫度
離心鑄件大多為管狀、套狀、環狀件,金屬液充型時遇到的阻力較小,又有離心壓力或離心力加強金屬液的充型能力,故離心鑄造時的澆注溫度可較重力澆注時低5—10℃。
8.鑄件脫型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盡早進行鑄件的脫型。有時為了防止鑄件的開裂,脫型后的鑄件應立即放入保溫爐或埋入砂堆中降溫。對一些不易脫型又需緩冷防裂的鑄件,則可在鑄型停止轉動后立刻把有鑄件的鑄型從離心鑄造機上取下,埋入砂堆中緩慢冷卻,至室溫時再行脫型。
通過深入剖析其高效成型背后的技術密碼,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離心鑄造鋼管的工藝要點和關鍵因素,充分發揮其優勢,克服局限性。同時,不斷探索離心鑄造鋼管的未來發展方向,為工業生產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鋼管產品。在未來的發展中,離心鑄造鋼管技術有望在更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推動工業技術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